陶朱隱園

前一頁
下一頁
  • 專案名稱
    陶朱隱園
  • 施工日期
    101.09
  • 完工日期
    103.05.26
  • 工程地址
    臺北市信義區松高路66、68號
  • 使用工法
    連續壁、基樁 (搖管式全套管、迴轉式全套管、導版式抓斗)

陶朱隱園前身為匯集兩岸政商傳奇的亞太會館,在2012年熄燈後拆除並改建為地上21層、地下4層的住宅大樓。地上建築每層樓旋轉4.5度,由一樓的南北向逐層順時針扭轉,至屋頂層轉為東西向。法國建築師Mr. Vincent Callebaut以具有旋轉律動變化,及代表傳承意向之DNA作為基本設計理念,將生態環境與人之間互動引入,以城市之樹的姿態聳立於台北街頭。
 

(舊建物地下六角型基礎與新建物圓筒型地下基礎,在結構與地工巧思下完美共存並共同承載)

在拆除亞太會館建物時,其既有4層之地下室與其周圍之連續壁、貫入岩層之基樁等基礎構造,因公共安全考量無法移除。新建建物以圓筒型基礎結合舊有六角型基礎,透過結構與地工的巧妙整合,使兩者得以完美共存,共同承載建築重量。不同於一般傳統結構採順打或逆打工法,因基礎隔震使主結構與擋土外牆間須設置有隔震縫,並確保開挖及鄰房均安全無虞,其地下外牆設計係以拱效應之無支撐完成。

針對不同情境之複雜條件,分別動用搖管式全套管、迴轉式全套管與導版式抓斗等三類型之施工方法與設備完成

同豐營造負責此建案之基礎工程施作,為刻劃圓弧發揮拱效應之地下連續壁體,開發獨特轉折式挖掘刀法,每單元均打造合計9˚之兩處轉角。在考量公共安全與施工可靠下須於一樓面進行樁基施作,故在已拆除既有地下結構中央區設置由基礎至一樓面高度18.3m施工臨時構台,也針對不同情境之複雜條件,分別動用搖管式全套管、迴轉式全套管與導版式抓斗等三類型之施工方法與設備完成,堪稱地工重大里程碑。

返回列表頁